国际儿童教育学会(ICEI)认证考试中心
400-657-8862 support@icei-hk.com
感觉统合训练的内容 美婴教育


感觉统合训练的内容 美婴教育

感觉学习和运动学习是形成感觉统合的基础,身体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及平衡觉通过中枢神经、身体末梢神经把各种刺激信息传入大脑把这些刺激整合,再通过神经系统指挥身体器官的过程,人们称为运动学习,感觉学习和运动学习不断作用,便形成了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训练主要是以学生的感觉学习和运动学习内容为主。

 

一、感觉统合训练主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在城市化的过程中,生活习惯、家庭方式、儿童玩耍空间、儿童感觉统合发展不足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因感觉统合问题导致的学习障碍也越来越多。

由于分娩方式、哺乳方式、小家庭环境和父母过度保护影响,儿童感觉系统得不到应有的充分刺激,儿童感觉-运动系统能力得不到发展,造成神经系统无法健全发展,大脑的功能成长不全。

根据爱尔丝的观点,感觉统合训练主要是通过对感觉器官合理的刺激来刺激中枢神经,逐步形成大脑高效、协调的工作机制,使神经中枢有序工作,从未改善脑处理信息能力的方法。

感觉统合训练由爱尔丝所创导,后被研究学者采用、改进,并设计出不同的训练方法,感觉统合训练本质使以游戏的形式来丰富孩子的感觉刺激,感觉统合训练一般不采取重复教学和强化学习的方针,而是以儿童的快乐参与为主。宗旨都是让儿童积极主动参与游戏活动,以游戏和感统教具为主,让儿童再活动中感受到快乐。

感觉统合训练不仅能提高儿童感觉统合能力,还是预防和治疗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主要解决儿童前庭-平衡觉能力、本体觉能力、触觉能力、试听觉能力等感觉统合能力。

所以,感觉统合训练也分为前庭-平衡觉训练、本体觉训练、触觉训练、视听觉训练等等。

 

二、感觉统合训练的常用教具

目前,国内的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主要以医学上和一些早教机构设立的专门感觉统合训练室为主,一些常用的感觉统合训练教具有:平衡吊缆、脚踏车、滑板车、大龙球、羊角球、滑梯、旋转浴盆、海洋球、吊兜、秋千、平衡台、单杠、脚步器、平衡木、海绵、刷子、吊缆摇篮等等。

儿童感觉训练方法和训练课程并未能普及,训练对象更多的是个体或者小群体,在感觉统合体育课程化过程中,如何开发一些易部署、易操作、安全系数高、适合大班人数体育课程何室外练习的教具尤为重要。

 

三、感觉统合训练重要项目

1. 前庭-平衡觉训练项目

训练目的:调整前庭信息及平衡神经系统自动反应机能,促进语言神经组织健全、前庭-平衡觉完整能力。

⑴小滑板(圆形滑板)

训练目的:促进双侧统合,强化本体-前庭感觉统合

训练要求:儿童俯卧在滑板上,以腹部为中心,身体紧靠滑板,头抬高,双腿并拢伸直,脚面绷紧,双手同时撑地向前滑行。

⑵滑梯

训练目的:对前庭体系产生强烈刺激,促进头、颈肌肉的同时收缩以及身体保护性伸展反应行为的成熟,培养儿童集中注意力。

训练要求:儿童俯卧在滑板上,双手抓住滑梯两边,用力一拉俯冲下来,双腿并拢伸直,脚面绷紧,头抬高目视前方,双手尽量朝前伸展。

⑶平衡台

训练目的:通过练习统合儿童平衡反应的反射感觉,帮助建立前庭固有平衡,发展儿童下肢力量,让儿童学习通过屈伸膝关节取得平衡的方法。

训练要求:儿童两脚左右分开踏在平衡台两端站立,做左右摇晃状并保持平衡,并做排球等运动。

⑷网兜

训练目标:通过晃动中手脑协调能力练习统合儿童平衡反应的反射感觉,帮助建立前庭固有平衡,通过头、颈、手、眼刺激,强化前庭及全身肌肉的伸展何活性化。

训练要求:儿童可以用俯卧或者卷曲仰卧或者卷曲仰卧的方式,置身于网兜中,指导者可以协助前后、左右、旋转摆动网兜,还可以让儿童边摆动边完成手部摇摆等动作。

⑸蹦蹦床

主要感觉输入:前庭、本体

训练目的: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的信息,矫治重心不稳何运动企划不足。发展下肢力量,促进上下肢的协调。

训练要求:儿童在蹦床上双脚并拢蹦跳,挑起时小腿后屈,脚后跟踢至臀部。

⑹平衡木

主要感觉输入:前庭、本体

训练目的:以狭长的平衡木路径让儿童通过,协助发展儿童本体感觉,建立儿童协调身体平衡的能力。锻炼儿童下肢力量,培养不怕困难的良好品质。

训练要求:儿童站在独木桥上,一手扶护栏,另一手侧平举,抬头、挺胸、目视前方、双脚交替向前走。

⑺圆筒吊缆

主要感觉输入:前庭、本体、触觉

训练目的:促进前庭固有感觉体系活动,强化触觉体系。

通过大量前庭信息的获取,促进儿童身体协调,对固有前庭感觉输入统合有帮助,对儿童四肢力量的发展也有帮助。

训练要求:儿童屈曲身体,用双手紧抱圆筒,双脚以圆筒底边为支撑点紧紧夹住,保持身体平衡,在指导者的协助下做旋转或者360°大回转。

2. 触觉训练项目

⑴大龙球

主要感觉输入:触觉、本体、前庭

训练目标:调整触觉、平衡觉、本体感觉、视听觉机能。

训练方法:小儿可以仰卧位、俯卧位、坐位。训练者做下列活动。

大龙球1:俯卧在大龙球上,指导者拉住受训者的腿,进行推拉练习。

大龙球2:仰卧在大龙球上,指导者拉住受训者的腿,进行推拉练习。

大龙球3:先如1(俯卧在大龙球上,指导者拉住训练者的腿,进行推拉练习),然后另外一人拿皮球抛给训练人,训练人用手去抱球然后再抛回球,循环练习。

⑵羊角球

主要感觉输入:触觉、前庭、本体

训练目的:在练习过程中达到姿势何双侧的统合,并可促进高程度的运动企划,对心血管系统有较好的锻炼作用。

训练要求:儿童坐在羊角球上,双手紧握手把,身体屈曲往前跳动。

⑶袋鼠跳

主要感觉输入:触觉、前庭、本体

训练目的:在跳跃动作中强化触觉及前庭刺激,抑制过敏的信息。在发展儿童下肢跳跃活动,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大的锻炼作用。

⑷球池

主要感觉输入:触觉、本体、前庭。

训练目的:调整触觉统合技能的同时对前庭-平衡觉、本体感觉等技能协调都有较好的效果。

训练要求:引导孩子跳入球池,将全身埋入球池中,使各部位都得到刺激,在刺激中得到调整。

⑸爬隧道

主要感觉输入:触觉、前庭、本体

训练目的:在光线弱的环境中,通过爬行感觉自己身体形态,并作出判断,强化触觉及前庭刺激。

训练要求:让儿童子在塑料、金属、或布料做的隧道或滑梯中爬行或者滑行。

 

3. 本体感训练项目

⑴趴地推球

主要感觉输入:本体、触觉、视觉

训练目的:提升手、眼、脑的协调性。改善儿童注意力以及培养儿童坚持不懈的良好品质。

训练要求:儿童趴在地上,球摆放在面前。离墙壁30-50CM,双脚并拢,手臂抬起,肘关节不撑地,双手对墙连续推球。

⑵脚踏车

主要感觉输入:本体、前庭

训练目的:全身肌肉协调发展,提升儿童对自身的控制,协调能力以及专注力。

训练要求:儿童手握脚踏车手柄,尽量保持身体的平衡何协调。用脚踏车向前,或者向后转弯。

⑶滑梯

主要感觉输入:本体、前庭

训练目的:孩子滑行中保持身体的平衡,发展全身肌肉

训练要求:在滑梯上坐着滑行,倒着滑行(头朝下滑行)、趴着滑行。

⑷平衡圈

主要感觉输入:本体、前庭、触觉。

训练目的:通过不同平衡,训练儿童平衡、前庭、重力、专注力以及全身肌肉的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在平衡圈上以不同的方向行走,以各种不同的姿势走,如侧走、倒走、闭目走等等。进行各种平衡训练和行走。

⑸万象组合

主要感觉输入:本体、前庭、视听觉、触觉。

训练目的:通过不同的组合运动,训练学生在不同条件下对身体的控制能力,调控的本体感觉能力。发展学生的柔韧性、协调性和身体整体感觉能力。

训练要求:设置不同的钻、爬、跨、跳、跑的组合器械。指导学生完成不同的动作。

 

4. 视听觉训练

视听觉训练主要是以眼、耳训练为主,视听觉训练可把视觉、听觉与运动游戏相结合,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如叫号游戏、声音辨识游戏、听信号看谁反应快等等;医学诊疗中,可以用现代的光、电、声音、信息技术进行视听的训练。

根据前庭-平衡觉、触觉、本体觉、视听觉感觉统合训练方法和训练原理,还可以拓展儿童的注意力训练、记忆能力训练、语言能力训练、空间知觉训练、图形识别能力训练等感觉能力的训练。

10月线下课程排期:

10/10 早教师(20天120课时)

10/10-14 奥尔夫(5天30课时)

10/16 早教师(20天120课时)

10/16-20 蒙氏(5天30课时)

10/22 早教师(20天120课时)

10/22-26 亲子(5天30课时)

10/27 早教师(20天120课时)

10/27-10/30 感统(4天3晚30课时)

10/27-11/5 感统高级(8天3晚54课时 休2天)

10月线上课程排期:

10/17 早教师(12天72课时)

10/17-19 感统(3天18课时)

10/24 早教师(12天72课时)

10/24-26 奥尔夫(3天18课时)

10/30 早教师(12天72课时)

10/30-11/1 蒙氏(3天18课时)

ICEI美婴国际早期教育师资培训

每月每星期开班!



[返回]

立即开始报名咨询,立即预定学位!

立即咨询

微信咨询

热线电话

400-657-886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