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儿童教育学会(ICEI)认证考试中心
400-657-8862 support@icei-hk.com
器乐教学——奥尔夫乐器在教学中的应用 美婴教


奥尔夫教学过程中我们会用到多种多样的奥尔夫乐器,很多老师都会问关于奥尔夫乐器相关的问题,那么今天,美婴国际教育奥尔夫音乐师资培训讲师Triky qin就来和大家简单地总结一下奥尔夫乐器在教学中的应用吧。

奥尔夫乐器的产生和定义

20世纪初,许多音乐教育家思考着音乐教育的改革,他们认为对于音乐教育有重要意义的节奏训练及音准练习是非常必要的,“没有一种乐器的媒介能够被认为是理想的”(詹姆士• L.穆塞尔、贝尔•格连著:《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法》, 1931年)。当时尚且很难找到一种适合于学校音乐教学用的乐器,但是器乐教学对于音乐教学又有着重要意义。其实,早在穆塞尔的呼吁之前,奥尔夫就已经从音乐教育的革新入手,开始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尝试。

奥尔夫曾这样描述他的创造过程:“我摆脱了动作训练只用钢琴的办法(这在当时是普遍的,包括达尔克罗兹体系),而我追求的却是通过要学生自己奏乐, 即通过即兴演奏并设计(创造)自己的音乐,以达到学生的主动性。所以,我不想用高度发展了的艺术性乐器来训练,而用一种以节奏性为主,并比较容易学会的原始乐器,和(人的)机体相近的乐器。为此必须首先建立一个适合的乐器配置


奥尔夫乐器演奏

奥尔夫乐器演奏

纯节奏性乐器,本地和外来的,由于当时20年代爵士乐的发展而大量存在,可供使用,只需从中选择一部分。可是如果没有奏旋律的乐器和奏固定音型的乐器, 要建立一个独立的乐队是不可能的。于是,首先制造了旋律性的乐器:用木条或金属片敲奏发响的音条乐器——各种的木琴和钢片琴这样一些新构造的乐器,这些乐器,部分是根据中世纪或异国(如非洲、东南亚)某些乐器的启发而制造出来的,它(比如木琴)已不同于乐队中通常使用的那种,而可溯源自印度尼西亚高度发展的形式。在慕尼黑著名的乐器制造家门德勒的合作下制成了一套带有共鸣箱的音条乐器就这样问世了”(奥尔夫《〈学校儿童音乐教材〉——回顾与展望),1961年)。这就是所谓的“奥尔夫乐器”。后来,由于奥尔夫创作的《学校儿童音乐教材》中使用了许多适于学校的各种打击乐器,并为其编写了训练教材,人们逐渐将凡在奥尔夫学校音乐的教材中使用的打击乐器,甚或凡是应用于奥尔夫教学法中使用的敲击乐器(包括有固定音高或无音高系列的纯打击乐乐器)都称作为“奥尔夫乐器",这些也都是广义的“奥尔夫乐器”。

这些打击乐器引入到学校音乐教学中,促进了音乐教学的改革和巨大进步。 它成了教学的器材和培养丰富想象力的工具,从而建立起一种新的观念,这种观念肯定了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首要作用,对填鸭式的灌输教育原理予以反对,突出了人的天赋、内在激情和感性。

但是在奥尔夫编写的教材或《学校儿童音乐教材》中,奥尔夫并不仅限于使用这些乐器。首先,竖笛作为旋律乐器,在音条乐器之后,就被奥尔夫选入教材之中。为了增强低音旋律效果,倍大低音提琴也加入,甚至吉他也被吸收进去 (它是最适于和孩子们一起参与活动的带旋律又能奏和声的乐器了),还增加了其他管弦乐器。奥尔夫还为钢琴、小提琴写出了入门教材,可见奥尔夫真正创造的,并不仅仅是“学校用乐器”,而是一种音乐教育的观念。

以上便是奥尔夫乐器的产生和定义。在学习奥尔夫音乐时,进行不同形式的配器和训练,正确科学的使用奥尔夫乐器,将它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会对我们的音乐教学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奥尔夫音乐教师资格证

奥尔夫音乐资格证

早教师资格证

早教师资格证书

奥尔夫音乐实验基地牌匾

奥尔夫音乐实验基地牌匾
 


[返回]

立即开始报名咨询,立即预定学位!

立即咨询

微信咨询

热线电话

400-657-886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