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儿童教育学会(ICEI)认证考试中心
加入收藏
|
证书查询
首页
培训课程
早 教 师
蒙台梭利
感觉统合
奥 尔 夫
亲子早教
行为分析师
语言训练师
亲职教育
自 闭 症
职业园长
实验基地
早期教育
蒙台梭利
感觉统合
奥尔夫音乐
亲子教育
技术输出
研习交流
关于我们
美婴概况
新闻动态
学员心得
学员单位
联系我们
400-657-8862
support@icei-hk.com
首 页
培训课程
早 教 师
蒙台梭利
感觉统合
奥 尔 夫
亲子早教
行为分析师
语言训练师
亲职教育
自 闭 症
职业园长
实验基地
早期教育
蒙台梭利
感觉统合
奥尔夫音乐
亲子教育
技术输出
研习交流
关于我们
关闭
孩子打人?告诉你这常见的4个原因及解决方法
波波是一位可爱的四岁小男孩,自小在父母保护的羽翼下成长。父母皆是高知识分子,虽然疼爱自己的孩子,也会教导孩子遵守幼儿园的规范,并期待他能与同侪和睦相处。波波很喜欢奶奶带他到附近的社区公园玩。前一阵子奶奶出国旅游,换成妈妈带他去公园。当日他们正准备溜滑梯时,忽然听到公园里的小朋友大叫:「打人的小孩来了,我们不要和他玩!」此时妈妈尴尬极了,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回过神后随即将儿子带离现场。一回到家中,即将满腹委屈与怒气一股脑儿全倒给先生,害先生差点招架不住!波波妈妈想,平常该教导、该提醒的规矩,皆常常对孩子耳提面命,哪样内容有错误呢?宝贝儿子竟然被公园的孩子们贴上标签而且产生排斥的行为,令人情何以堪呢?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又当如何处理呢?
一、生理需求
找出问题、对症下药
当一位孩子的触觉神经系统因先天或后天问题而产生「
触觉防御
」现象,会导致孩子对于周遭环境或是与他人互动过程容易产生过度敏感或排斥的的情形。例如:不喜欢理发、洗头、洗脸,也常拒绝他人的拥抱或过于接近的接触,甚至在略显拥挤的空间即感到不舒服,因而常常会以反射性的动作伤害他人,也让照顾者在教养上颇费心力。
调整此类型幼儿的方式必须由生理的角度着手,除加强其触觉功能外,再配合刺激其前庭感觉以及本体感觉神经系统,才能有效解决孩子无法控制自己行为的问题。例如:使用触觉按摩器(刷刷乐)由轻而重、由外而内、上下按摩肢体;使用洗澡巾配合音乐进行干洗身体噜啦啦活动;在不同粗糙程度地面上进行向前翻滚活动;以坐姿或站姿摆动秋千;趴卧摆荡摇摆木马等活动。
亲子早教课程
二、溺爱后遗症
调整心态、重新出发
孩子是家中备受宠爱的独生子女(请特别注意,如果家中两名孩子年龄差距十岁以上,则父母对年幼子女的教养态度也常见以独生子女方式视之),则其适应学校生活的困难性与同侪产生冲突的比率,将高于家中有手足或玩伴的孩子。建议此类型幼儿的父母,平常生活中应与孩子建立对等关系,以取代溺爱或过度呵护的教养态度。例如:家庭遇节庆时,购买平时舍不得购买的水果(雪梨)食用,原本应将珍贵的雪梨分切成三份;但是因为孩子爱吃此项水果,妈妈便切下一半给孩子看,自己与先生分取四分之一。孩子吃完自己的份量后觉得意犹未尽,母亲又将自己的份量全部给孩子,父亲看见孩子吃得津津有味,也把自己的那一份让给孩子吃。虽经几番转折,但是孩子毕竟独自吃掉名贵的雪梨了 !就食物营养的层面而言,孩子正在成长过程,承受父母「让食的爱」,原无可厚非;但若就心理层面,长久以往,孩子无形中接收到以他为重心之讯息,而且将误以为只要自己喜欢的事物,别人皆可自然奉送。如果将这样的心态带入团体中,与他人争执或适应团体的问题必然存在。因此,父母若不能要求孩子做到长幼有序的「辈分伦理」规范,至少应该采取「平等教养」的态度教导幼儿基础礼仪。
三、教学表达
幼儿的「知道」总是早于「做得到」
年纪愈小的孩子,语言表达问题常是打人的主因。人际互动首重以
语言表达
进行沟通与解决问题,此项能力的建立需要经过学习与练习的过程。反观使用肢体反应感觉,却是一种不必经过学习的本能行为。幼儿尚不能于生活中使用语言自如表达需求前,他的沟通管道大都以肢体动作、表情为主;因此协助婴幼儿如何于生活中使用语言表达,也是杜绝动手打人行为的重要课题。例如:「请问我可不可以一起玩?」、「借我玩好吗?」、「请还给我!」、「这是我的玩具!」、「我要自己玩!」。照顾者常误以为教孩子表达就是告诉孩子「不可以打人」、「打人是不对的,会被警察抓走!」、「下次要用说的!」、「拿别人东西要用借的」 等等。孩子学习使用语言表达,除了时常听到明确的语句外,会在适当场合使用正确语句,才能达到表达和沟通的目的。照顾者协助孩子在「事发现场」 实际练习,才是最重要的课题,也才能达到教导的效果。
四、行为规范
承担自然而合理的行为结果
当孩子与他人产生争执或冲突时,照顾者让幼儿各自表达其过程与需求后,接续要以「温和的语气、坚持的态度」,要求孩子负起必须承受的责任,并为其后果负责。例如:孩子将同伴推倒,除了将对方扶起来,也必须协助处理衍生的问题,例如:冰敷、擦药或送医,甚至还要有探望的义务;并且事后要向对方和家长郑重其事的道歉。此程序与一般过程相异的地方,在于孩子需要对「动手」的结果负完全责任,而不是说一声「对不起」即交差了事;两者之间的意义截然不同,幼儿对事件的体会与感受也必然大大不同。
以上便是针对幼儿打人行为的解释与处理方法,当孩子打人时,先想一想原因是什么? 是孩子的生理需求、语言表达能力,还是成人的教养态度所致?这对培养良好的
亲子关系
更有帮助!
亲子课程教师资格证书
早教师资格证书
亲子教育实验基地牌匾
[返回]
立即开始报名咨询,立即预定学位!
立即咨询
微信咨询
热线电话
400-657-886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