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儿童教育学会(ICEI)认证考试中心
400-657-8862 support@icei-hk.com
孩子总喜欢重复做同一件事情?可能是学习能力


相信有很多家长有这样的烦恼:自己的孩子总是有很多无意义的重复行为,例如:

把小车放到轨道上一圈一圈地跑;

重复观看同一集动画片;

要妈妈一直讲同一个睡前故事……

孩子这种看似“无意义”的重复,让不少家长都头痛不已,但实际上,重复学习对孩子来说是一项技能,更是一种学习能力。

著名的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就曾说过:“完美的秘诀在于重复练习。”她更是将孩子的重复行为称作“智力的体操”,这充分说明了重复的重要性。

01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重复行为?

在心理学上,孩子的重复行为是一种孩子特有的自然而然的训练活动。

因为孩子在幼儿时期,他们的认知能力、想象能力和记忆力的发展还不完善,他们没办法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信息。

 

1岁之前——宝宝的行为是一种感官重复;

如孩子会通过反复吸吮手指去认识自己的手;通过玩具掉在地上的不同位置,观察玩具的形状、听到玩具掉在不同的地方发出的不同的声音等。

1岁-1岁半——发展到了实验重复阶段;

比如反复地堆砌推散沙子、放在手里、放在衣服上、放在嘴巴里——看看都是啥感觉,最后对沙子有一个综合的理解。

 

2-3岁左右——孩子到了语言重复阶段;

比如通过反复看同一部动画片、听同一首儿歌或讲同一个故事来学习更多的词语,以训练自己的语言能力。

所以,重复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学习的模式,因为在每重复一次时,孩子所获得的信息、认知都是不一样的。

比如孩子在看动画片的时候,第一遍关注的可能是人物角色都有哪些;第二遍第三遍可能关注的就是人物的某一些经典台词...

不断的反反复复的时候,孩子就会慢慢开始懂得整个故事的概要,甚至下一次不看电视也可以自己讲出整个故事。

02

重复真的有好处吗?

答案是肯定的,重复是我们学习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它不仅能够帮我们塑造大脑,加深对知识和技能的记忆,而且对于孩子来说,它还能带来更多好处。

除此之外,重复还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专注与意志:在孩子的重复中可以看到他们的专注力,当孩子能够将注意力较长时间地控制在一件事上,他的意志力就能够得到提升。

安全感与愉悦:在这一阶段,重复是孩子的必经之路。他们享受这一过程,在不断地重复动作里,他们的内心能够感受到平静和愉悦。

独立性与成就感:孩子的重复是自主探索的过程,孩子内在有自然发展的一条轨迹,他们仿佛有自己的时刻表,为自己规定了一些小小的任务和目标。

03

父母如何对待孩子的重复行为?

既然重复行为对孩子而言是有所帮助的,那么我们作为家长的就应该去满足孩子的需求,而并不是以我们的观念为主,这时我们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多去听听孩子真实的想法。并且我们需要试图去了解孩子重复行为背后真实的原因,然后给到孩子足够的理解和支持。这时干涉和粗暴的阻止都是不可以发生的。

孩子的行为需要被引导,但是首先父母就应该明白要怎么去引导。

01给孩子创造重复的条件

许多家长害怕孩子耽于重复,而无法接触到新鲜事物,因而会自作主张地打断孩子的重复行为,强迫其去接触其他事物,有些甚至是孩子很不喜欢的。

但事实证明,家长这样做常常是起反作用的,父母应该耐心引导孩子的重复行为,给他们创造重复的条件。

尽量给孩子发挥自由想象的空间,期待他们的成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少一些唠叨,尽量和孩子保持步调一致,多肯定孩子的重复行为。

02适当引导孩子转移关注点

孩子在反复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家长可以适当引导他们转换关注点,比如孩子喜欢玩飞机模型,那么开始阶段就让孩子多摸摸、多玩玩就好了,然后你可以给他讲一些有关飞机的知识,向孩子提问,如“飞机为什么能飞上天呢?”“如果发生了紧急情况我们要怎么做呢?”

如果时机合适,父母还可以带着宝宝乘坐一次飞机,那样会提高他的探索欲望的。

总之,重复行为很多时候是孩子在学习的一种表现,更是获得安全感和追求快乐的一个过程。

宝宝从重复行为中获得关注,爸妈也在孩子的这种重复要求中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帮助孩子进行有意义的重复,引导孩子更好地学习,才是父母们应该做的事情。

每月每星期都开班,全国学员都在美婴,遇见更好的自己

【报名热线电话:400-657-8862】

ICEI美婴国际早期教育师资培训

每月每星期都开班

早教师︱蒙台梭利︱感觉统合

奥尔夫音乐︱亲子早期教育

行为分析︱语言训练︱自闭症

亲职教育︱职业园长...

myeting.com.cn


[返回]

立即开始报名咨询,立即预定学位!

立即咨询

微信咨询

热线电话

400-657-8862

返回顶部